王彬推开民宿木窗,山风裹着14℃的凉意撞了个满怀,这位重庆老汉掰着指头对记者说:"六年了,在这儿睡觉从没锁过门。"
板桥镇娄山关社区的清晨,藤编匠人马瑞丰的铺子刚支起竹椅,重庆方言的讨价声已此起彼伏。三百米外的警务站里,所长吴湖正把"矛盾纠纷调解册"换成"避暑服务指南"——这是当地警务模式切换的标志性动作。
此刻,三万重庆人正拖箱带包涌进黔北群山,用脚投票验证着某种基层治理新逻辑。
01 "候鸟经济"催生警务变脸术
七月骄阳炙烤着重庆解放碑的沥青路面时,王彬夫妇正漫步在板桥镇仁江河畔。青石板路上树影婆娑,年日均气温14℃的天然空调让这对重庆夫妇连续六年"候鸟迁徙"。
"你猜为啥死心塌地?"王彬拍着派出所宣传栏笑,"六年没见过打架扯皮,睡午觉大门都不落锁!"
数据印证着老王的体验。板桥镇民宿从2007年的十余家暴涨至如今600余家,重庆避暑客暴增三千倍。这些带着火锅味儿的客人,每年豪掷2个亿买下五个月的清凉时光。
面对季节性人口潮汐,"红色管家"板桥派出所玩起了川剧绝活。
"开春后全镇三成村民外出务工,警务重点变成看家护院。"所长吴湖指着指挥室地图上的红色标记——那是空巢院落坐标。九支巡逻队每日巡更,智能探头如鹰眼覆盖村巷。
端午钟声一响,民警秒切"服务模式"。景区里的红色警务站摆出解暑汤,调解册换成景点攻略。重庆网友戏称:"上半年黑脸包公,下半年笑面弥勒,比川剧变脸还丝滑!"
02 一根藤条编织的共富密码
"这椅子坐着得劲儿!"刘晓林在藤编街挨家试坐,最后扛走三把藤椅寄回重庆。在他身后,非遗传承人马瑞丰的作坊七月刚接单千把藤椅,顶得上淡季半年销量。
藤条飞舞间藏着避暑经济的深层逻辑。当娄山关村从"国家级贫困村"蜕变为"小康示范村",传统四宝完成华丽转身:藤编从农具升级文创,黄焖鸡做成连锁品牌,豆腐干穿上真空包装,冷水鱼游进观光渔场。
马天驴的民宿三层小楼藏着致富经。十八间客房五个月净赚7万元,加上浙江打工收入,年底存款稳稳六位数。"红色管家守着家,咱出门挣钱心里踏实!"他锁门离乡时,警务巡逻车正拐进村口。
更妙的化学反应在产业链上发生。娄山关景区今年新增直升机观光项目,草莓采摘园排起长队。农旅融合催生11家精品民宿改造,两家农家乐摘得市级示范牌。曾经刨食的庄稼汉,如今谈着客单价、复购率。
03 平安底色绘就金山银山
板桥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,大屏闪烁的"3332工作机制"正在显威。三级网格员用"陇情E通"APP实时上报隐患,五级包保体系织成天罗地网。
"去年调处纠纷244件全清零,秘诀在这。"综治干部点开手机里的"平安板桥"群,网格员刚上传游客车辆剐蹭视频。十分钟后,调解员已在现场摆开小马扎。
平安品牌效应持续释放。当长三角游客挤爆娄山关大捷实景剧场,红色研学收入同比激增50%。穿红军装的小学生举着竹筒冰淇淋,在毛泽东词碑前打卡。
治理创新转化为真金白银。板桥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00万元大关,相当于全镇每人增收近万元。藤编合作社的聋哑匠人老张比划着新手机——那是电商分红的奖励。
04 "红绿配"背后的治理辩证法
站在娄山关西风台眺望,山脚下是板桥镇用十六年书写的辩证法则:当红色基因嫁接绿色经济,基层善治与民生富裕同频共振。
"变脸警务"的本质是服务精准触达。上半年空巢期,民警李伟曾连夜背急病老人下山;下半年游客潮,民警化身活地图加急救员。警用摩托后备箱里,跌打药和充电宝取代了警戒带。
治理智慧藏在细节里。全镇民宿统一安装"一键报警"装置,游客纠纷三分钟响应;藤编协会党支部把作坊变课堂,既传手艺更解心结。"积分制红黑榜"让村民争着当模范,比村规民约管用十倍。
马天驴的手机相册记录着双城记:七月民宿满客的笑脸,十一月流水线上的工牌。当他带着浙江学来的管理经验返乡,民警小陈送来新印的《避暑服务手册》——警民鱼水情,酿出共富蜜。
藤编街的灯笼次第亮起,王彬摇着新买的藤椅哼起川剧。警务站里,民警小陈正帮上海游客寻回落在大巴上的药箱——那蓝色制服后背汗渍绘成的地图形状,恰似娄山关的等高线。
警务地图上的红色标记已撤下大半,村民陆续归巢准备秋收。空巢时的守夜人,喧闹时的守护者,警民共酿的这罐避暑经济蜜,正沿着渝贵高速回流成振兴活水。
当清凉成为奢侈品,平安变成生产力,这道基层治理的辩证题,板桥派出所答得漂亮!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治理妙招?
#热问计划#
炒股杠杆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